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许昌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信息工程学院辑

日期:2024年07月14日 15:30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今年暑期,我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组建17支重点团队,27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理论普及宣讲”“发展成就观察”“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就业创业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科技支农实践”8个方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乡”约年画


“豫”见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大学生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工程学院成立“IT豫见非遗”社会实践队,旨在探寻河南非遗之美,感悟匠人初心。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为探究对象,了解其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

2024年6月30日,信息工程学院在四楼会议室举行2024年暑期“三下乡”“IT豫见非遗”社会实践队出征仪式,党总支书记马志超出席出征仪式,马书记强调外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安全,尊重实践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实践活动领悟非遗真知,把非遗精神发扬光大。


01· 木版年画博物馆 ·

出征仪式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前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木版年画博物馆,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话,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感悟工匠精神。


实践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年画精品展,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年画作品有序展陈,它们或描绘历史故事,或展现民俗风情,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参观的过程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鹤林老师的儿子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队员们仔细观察,认真聆听。



随后,实践队员们与任鹤林老师座谈交流,任老师饱含热情地给队员们讲述了他与木版年画的情缘,以及朱仙镇木版年画和开封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队员们都被这位已年过古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所展现出的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深深折服。



最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印刷工序,感受了墨与纸的交融。通过亲自体验,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



第一天的暑期实践,队员们有幸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聆听他对非遗文化的认识。队员们发现,尽管木版年画面临着市场萎缩、传承人老龄化等困境,但仍有像任鹤林老师这样的艺术家和传承人在默默坚守,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队员们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开封市朱仙镇·



7月1日,实践队来到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开封市朱仙镇,在这里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和传承发展情况。实践队员通过访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公众对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兴趣及传承发展意愿。



在开展实地调研期间,实践队员们在朱仙镇走街串巷,通过聊天向当地居民、商户、游客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情况。在问卷发布前,首先对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试测,根据当地群众的建议调整问卷中的问题,在试测后正式发布问卷,队员们拿着问卷二维码让受访者填写,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人群。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初步了解了大众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熟知度以及发展传承情况。



通过本次调研,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体验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以实际行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万同老店 ·

7月3日实践队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这里聚集了众多年画老店和年画传承馆,实践队员们走进年画老店细细观看一幅幅经典年画作品,认真聆听传承人讲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与发展。


走进万同老店,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张师傅正在进行雕刻,队员们围在张师傅身边,认真聆听他讲解木版年画制作工艺,从起稿、雕刻到印刷张师傅边讲边进行演示。



张师傅说到“宁愿少买二两肉,过年也不能不贴年画,贴上年画保平安,这是一种风俗”,张师傅已年近八十,他说传承木版年画就是要保持原样,木版上的人物形象一千多年前是什么样,到现在还是那样。

实践队员在张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木版年画制作的雕刻和印刷工序,体验过雕刻工序后,实践队员表示这真的很难,不敢有分毫的差错。



实践队员还采访了正在进行彩色印刷的张师傅的外甥,他从小受张师傅的影响,也被木版年画的文化历史和制作工艺所吸引,于是加入到制作传承行列。他说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但是现在愿意学习这个手艺的年轻人不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后,能够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通过今天在万同年画老店的参观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发现更多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的精彩故事。


04· 振兴德木版年画传承馆 ·

7月4日实践队走进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的振兴德木版年画传承馆,馆长张师傅非常热情地给实践队员们讲述他的家族与木版年画的故事,他一直说着看到青年大学生来了解非遗文化让他非常开心,肯定为大家尽心讲解。


张师傅向队员们展示了熬制木版年画颜料所用的原材料,张师傅讲到每个年画制作老店都有其配制颜料的独门秘方,所以大家看到的年画,虽然人物形象一样,但着色上却各有不同。


在年画传承馆中还展示有天津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张师傅讲解了他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不同之处,并说在馆中展示不同地方的年画是为了让大众对于木版年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在振兴德木版年画传承馆的实地观摩和与张师傅的访谈,让实践队员们知道了木版年画可以流传千年保持艳丽色彩的艺术特色,实践队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发现更多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的精彩故事。

05· 朱仙镇木版年画 ·

月5日实践队走进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的天成年画老店,店中的尹师傅是木版年画第五代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尹师傅向实践队认真地讲解了他收集整理出版的《朱仙镇【天成老店】木版年画故事集》,此集收集了天成老店传承下来的清代原版黑线画面三十多副和尹师傅本人多年来精心创作、刻印的木版年画获奖作品、优秀作品。


实践队员对尹师傅进行了采访,他说如今的木版年画题材从传统的门神、戏曲人物到现代的卡通形象,应有尽有,传统非遗正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虽然年画题材更加丰富了,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


通过在天成老店的参观交流,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木版年画传承人对于传统技艺传承的初心,虽然现在已经有高科技可以减少雕版的工作量,但他们不愿将传统技艺丢失,立志要将最本真的手艺传承下去。

06·天义德年画艺术馆·

7月6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朱仙镇天义德年画艺术馆,馆中的张师傅是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正在申报河南省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张师傅7岁开始随父学习年画印刷,12岁学习雕版,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张师傅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通常有五色——黑、黄、红、绿、紫。印制一张五色的木版年画,通常需要五个印版:一个黑色的线板勾勒轮廓,四个彩色的色板,填充颜色。有些复杂的年画,最多会有九个颜色,那就需要八个色版。几块印版拼接组合,如拼图一样,最终呈现出鲜艳生动的木版年画。


下午,实践队走进尹氏老天成年画博物馆,馆中详细介绍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溯源、艺术特点以及行业规范。


尹师傅告诉实践队员,现在木版年画作品已经走出国门,通过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上更多的朋友认识年画、了解年画,他们也将不断创新创作题材,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07·研讨交流会·

7月7日信息工程学院“IT豫见非遗”社会实践队,在二号楼教学四楼会议室举行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研讨交流会,实践队员们一起分享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交流收获成长。


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匠人精神”的伟大,感受到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开展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从而促进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增长。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